(桂政辦發〔2018〕118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進一步發揮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現代農業發展和脫貧攻堅,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就加快推進全區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三農”工作方針政策,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全區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切實放大財政支農政策效應,撬動更多金融資本投向農業農村,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
(二)目標任務。力爭2018年底全面實現全區農業信貸擔保兩個全覆蓋:農業信貸擔保服務網點覆蓋全區所有縣域,農業信貸擔保業務覆蓋全區糧食、糖料蔗、水果、畜牧、林業、農產品加工等重點領域。力爭2018年全區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在保余額達20億元,到2020年全區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累計擔保規模達100億元以上,全區農業信貸擔保業務各項主要指標達到或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按照“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信息共享、風險共管、責任共擔”原則,構建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共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政策扶持、信貸支持等情況,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建立風險共管機制,按照“培育先行、全程服務”理念,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銀行業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協同對農業信貸擔保業務開展保前、保中、保后全流程的服務及管理,做好風險預警,多渠道幫扶,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建立責任共擔機制,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合理分擔農業信貸擔保風險。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加大對惡意欺詐、逃避債務等失信行為的懲戒和制約力度,確保全區農業信貸擔保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完善全區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基層服務網絡建設。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按照相對統一的合作共建模式,支持在當地建設農業信貸擔保分支機構,市級設立辦事處(分公司)、縣級設立服務中心、鄉級設立服務站。2018年12月底前,在全區完成各市級辦事處(分公司)及縣級服務中心的設立工作,建成覆蓋全區、上下聯動、運行高效的農業信貸擔保服務網絡體系。
(三)全面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立卡工作。各市、縣(市、區)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要牽頭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立卡工作,各有關部門要予以支持。其中,農業部門負責收集區域內的種養大戶基礎信息資料,工商管理部門負責收集區域內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的基礎信息資料,定期提供給本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各市、縣(市、區)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要對本級農業、工商管理部門提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礎信息資料進行整理匯總,進一步摸清有貸款意愿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信息、經營情況、信譽情況、帶動脫貧情況等,對有信用、有主業、有經驗、有規模、有需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建檔立卡。自治區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要根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立卡信息,按行業類型、需求緩急和綜合條件等情況,優先推薦給合作銀行開展批量業務。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要按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強保后管理。到2018年底,全區對有融資擔保需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建檔立卡10000戶以上,實現建檔立卡擔保業務貸款授信1000戶以上。到2020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立卡工作實現全區全覆蓋,全區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通過建檔立卡工作累計擔保授信達100億元以上。
(四)創新全區農業信貸擔保服務。鼓勵商業銀行特別是廣西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廣西北部灣銀行等地方商業銀行加大參與農業信貸擔保貸款力度,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農業信貸擔保貸款利率優惠。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要加大力度,開發推廣快捷便民、成本低廉、風險可控、各方認可的農業信貸擔保新模式和新產品,進一步優化、簡化業務操作流程,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及時便捷的農業信貸擔保服務。在有條件的市開展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對接,開展兩個體系信息化項目的協同建設試點,實現協調發展。
三、政策支持
(一)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自治區本級財政支持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做大做強,根據業務發展情況,安排相應規模的資金,作為資本金注入自治區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增強資本金實力,形成與全區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相匹配的資本金規模。結合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風險大、收費低的特點,對農業信貸擔保機構予以擔保費補助和擔保業務獎補等。自治區本級財政建立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救助機制,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風險資金池,應對農業產業系統性風險導致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出現資本流動性危機。各市、縣(市、區)可根據工作需要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的資金,對積極參與當地農業信貸擔保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等進行補助,確保全區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順利推進。
(二)建立財政、擔保協同支農機制。各級財政、農業部門要積極支持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開展工作。對將享受財政專項資金扶持的對象,且屬于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所擔??蛻舻?,可優先予以扶持,形成財政、擔保協同支農機制,提高財政資金支農精準性和使用效益。各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要充分發揮農業信貸擔保平臺的優勢,配合財政、農業部門做好支農工作,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益。
(三)完善全區農業信貸擔保相關配套政策。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相關配套政策,落實國家支持融資擔保機構發展的準備金稅前扣除和稅收減免優惠等相關政策。進一步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督促和指導具備條件的融資擔保機構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加強農業信貸擔保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可參照金融企業制定薪酬標準,高薪聘用優秀人才,薪酬與經營業績適當掛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推進廣西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助推鄉村振興廳際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全區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充分發揮全區農業信貸擔保工作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制定完善對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績效考評制度,確保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完成服務我區“三農”工作、發展金融貸款業務及將農業信貸擔保貸款綜合費率控制在8%以內的任務。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將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二)明確工作職責。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和自治區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管理和指導,有效防范風險。財政部門要在業務開展、資金使用、績效考核、風險防控等方面對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進行監管。農業部門要對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開展業務指導和監督。金融監管部門要對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開展業務指導和監督,建立和維護良好的涉農信用環境,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行之有效的守信受益、失信懲戒聯動機制。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根據國家政策導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加強與當地政府、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開展業務合作,對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承擔代償風險的貸款給予適當的利率優惠。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要正確處理風險防范與業務發展之間的關系,實現風險防范和業務發展“雙贏”。
(三)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加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工作推進和督促力度,將市、縣(市、區)農業信貸擔保工作推進情況作為安排相關支農資金的重要參考因素。財政部門要結合農業信貸擔保業務特點,制定符合實際、切實有效的考核指標和考核制度,每年對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進行績效考核,推動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健康可持續發展。金融監管部門要改進銀行績效考核和風險問責機制,在風險可控基礎上,提高對“三農”融資擔保貸款的風險容忍度,將銀行業金融機構參與全區農業信貸擔保工作作為對銀行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重點考核其農業信貸擔保業務規模、履行風險分擔責任、利率優惠、辦理時效等。
(四)加強宣傳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的正面宣傳力度,及時對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工作進行經驗總結和理論研討,提高全社會對農業信貸擔保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為推進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工作營造良好氛圍。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要積極采取措施,廣泛宣傳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政策要求和業務辦理流程,提高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影響力。
2018年9月18日
本內容來源于政府官方網站,如需引用,請以正式文件為準。
已是第一篇